购物车 (0)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竹编产业将会给乡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首届世界竹藤大会召开期间见到了许多精美的竹制品,感受到竹材的魅力,更深深地被竹产业带给乡村的变化所折服。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像四川、福建等竹材丰富的地区,许多农民选择了竹产业,并在家门口获得长期稳定增收。

        近年来,我国竹产业整体发展可圈可点,科技创新提升一产,主体培育壮大二产,竹林旅游带动三产……各地都在努力做好竹产业这篇大文章,推动三产融合,致力于形成联动发展格局,扛起实现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想让竹产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助力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并提升竹产业效益。目前,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这需要相关部门及企业高度重视,弥补短板。其中,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尽管从短期来看,会增加一定的投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

福建省永安市委书记蒋先东用数据证明了农民因竹而富的事实,“永安农民人均竹林面积6.75亩,人均面积居全国之首。2017年,全市农民人均竹业收入近6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四成。竹产业是永安农民增收最快的产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绿色支柱产业”。

        这并非个例。四川省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在宜宾竹产业项目推介会上介绍,“竹产业是宜宾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在宜宾市专门编辑的中英文双语版《竹·特刊》宣传册中,翠屏区农民林文清说:“今年尽管气候回暖迟于往年,但由于管理到位,我种植的苦竹笋已经提早上市,预估20余亩地的苦竹笋要卖10万多元。”

        林文清所说的“管理”,是指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当前,我国许多竹产区在注重“授人以鱼”的同时,更注重“授人以渔”。林文清就是在当地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了种植经验、技术和管理措施。今年,他在苦竹林覆盖了地膜,苦竹笋长势好、产量大,比往年提前15天上市。

        务农重本,是国之大纲。不管是福建,还是四川,或者浙江、湖北、江西等地,但凡竹产区,党委和政府都在一门心思培养技术性农民,大力挖掘竹子的潜力,壮大竹产业,希望竹子能以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发力。

 明笋作坊 郑文生摄

 

 用竹材制造的自行车 吴兆喆摄

 

 

        四川省青神县就是竹产业发展的佼佼者之一。县里为发展壮大竹编产业,专门成立了竹编产业园区,政府每年拿出22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入驻园区,并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财政投入、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的资金难题。2017年,园区引入竹编、竹加工相关企业20余家,全县竹编产业产值达15亿元。如今,“青神竹编”已蜚声海内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随着竹产业的蓬勃发展,青神县种植竹子蔚然成风,锦绣大道、青衣大道、竹艺大道等以竹为主的廊道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新建的竹林湿地公园,颇有“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的意境。不久前,竹林湿地公园所在的南城镇,因生态宜居,被评为“全国最美森林小镇”。

        与青神县相比,同行政级别的永安市可以算是竹业发展的巨无霸了。先说产业,2017年,永安市竹业总产值66.2亿元,全市笋竹加工经营企业179家,其中省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今年,永安还在约旦首都安曼打造了面积约580平方米的“竹天下”体验馆,以展示永安的竹家具品牌和中国的竹文化。再说生态,永安市罗坊乡被称为“闽中香格里拉”,境内多山、多林,森林覆盖率超过88%,处处可见竹影婆娑。当地人用诗形容身边的美景,“一脉二廊连山水,十坝错落镶玉带,梦溪溯源浣清纱,栈道寻幽心自留”。

        不管是永安市罗坊乡在原有山峦、村落的基础上美化家园,还是青神县南城镇通过艺术的建构为湿地公园植入新的内涵,不可否认的是竹子确实表现出了令人惊羡的风采,为乡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光影展竹辉 刘克强摄

 

致富源竹圆 戴富璆摄

 

 

        的确,美丽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去创意,去提升。上海春天国际艺术沙龙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千涛讲了他的竹子创意故事。

        2016年,葛千涛邀请了中国、美国、意大利等8个国家的11位建筑师,在浙江省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共同打造出一个以竹子为载体的中国当代乡村”。当年9月28日,国际竹建筑双年展在溪头村开幕,被媒体称为“一次永不落幕的国际绿色建筑大展,一条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一场引领当代文创新趋势的艺术盛宴”。

        葛千涛的作品是“桥”,造型源于DNA的双螺旋结构图。桥的一端是古村落,另一端则是以当代艺术为格局的乡村新型社区,寓意穿梭于历史与未来。他说,我国的乡村长期以来一直处在边缘化,因为二元结构,使得乡村没有像城市那么丰富的艺术和文化。所以,他就想能不能通过艺术建筑的手法,用当地的材料做一次改变,“这个项目是100多位当地的农民跟我们一块做的,我们要带着这种赤子之心去建设乡村。”

精心抚育竹林 郑文生摄

        “心若在,梦就在。”这就是竹子为乡村带来的改变。或许,我们更有必要提供一组全国性数据,进而阐明竹子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竹资源分布在福建、浙江、四川等16个省的892个县。2017年,我国竹林面积已超过1亿亩,竹产业产值达2359亿元,竹子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建筑、纺织、家居、国防等10多个行业领域,竹产业已形成100多个系列、近万种产品。根据《中国竹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竹产业总产值将达到480亿美元,竹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下一篇:竹子将会更多的融入人们的生活习惯中
上一篇: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将打造全国最大的竹子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