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青神竹编艺术走入国际市场

 “中国的竹编在四川,四川的竹编在青神”,这是世人对青神竹艺的盛赞。作为文化部命名的全国唯一的竹编艺术之乡,青神的竹编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凭借精湛的技艺,一步步迈向国际市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权威人士评价为“艺术中的艺术”“罕见的竹编艺术”。

以竹为媒

见证城市开放之路

11月6日,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周年志庆暨竹藤绿色发展与南南合作部长级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我市受邀出席,并与国际竹藤组织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

眉山与国际竹藤组织签署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是一项标志着双方合作交流进入新阶段的协议,双方将在举办重大活动、实施重大项目、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共建竹产业示范基地等方面,开展全面务实的高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根据协议内容,眉山成为2018年世界竹藤组织大会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优先参与2019年北京园艺博览会国际竹藤组织馆的建设和相关活动,明确从2018年起国际竹藤组织与眉山市政府共同举办“中国(四川)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其中,合作的具体事项之一就是国际竹藤组织将和我市共同将国际竹艺博览馆建成国际竹藤组织竹产品展览基地,协助为基地收集国际竹产业展品,并将以国际竹藤组织名义在青神县挂牌“国际竹藤组织竹子技术培训青神基地”,积极推广宣传青神竹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有着“中国竹编艺术之乡”称号的青神,是我市唯一参加此次活动的区县。活动期间,青神县组织陈云华、殷超、张德明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青神竹编现场展示,受到各国参会嘉宾一致好评。这是去年我市举办首个国家级会节活动——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后,青神县又一次隆重向世人展示青神的竹文化、竹产业、竹编艺术等的国际化的开放交流平台。

其实,长期以来,青神竹编与国际竹藤组织都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1998年,为国际竹藤组织成立大会制作纪念品;2000年,国际竹藤组织牵线搭桥,首次走出国门为国际友人开展竹编技能培训;2002年,国际竹藤组织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定址青神。据统计,截至目前,青神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培训来自26个国家的竹编学员1800余人次。

国际竹藤组织成立20周年志庆暨竹藤绿色发展与南南合作部长级高峰论坛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竹藤组织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国际竹藤组织成立20年来,为加快全球竹藤资源开发、促进竹藤产区脱贫减困、繁荣竹藤产品贸易、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依托优势竹资源,坚持绿色发展,青神县加快推进竹编产业发展步伐。截至2016年底,该县竹编产业(竹产业)企业130户,产值17.27亿元,税收2955.33万元,就业人员3.5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30%、180%、490%、57%,有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竹,已成为青神推进脱贫攻坚、繁荣市场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抓手、重要平台、关键途径。

依托优势产业

加快竹资源开发

在青神县,农家房前屋后、沟边坡上竹林密布,城市建设也融入大量竹元素,路灯是竹,建筑是竹,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也是竹。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进优势竹资源开发,将竹产业效益最大化,青神县通过政策引领、三产联动等方式,多举措推进竹产业发展。

政策引领。今年,市、县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助推竹编产业发展。市政府印发了《眉山市2017年竹编产业“双百”工程推进实施方案》,青神县政府出台了《青神县2017年竹编产业“双百”工程推进实施方案》《青神县竹编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鼓励和扶持竹编产业发展。

三产联动。一产方面,继续鼓励农户栽竹,该县竹基地面积已达19万亩,新建竹原料林基地1个。尖山村省级森林公园申报材料已上报省政府,等待批复。二产方面,明确以做强县内骨干企业,做大县内小微企业,引优高端企业为工作目标,目前已培育龙头示范企业10户,引进或改建企业20户。三产方面,明确青神国际竹艺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国际竹艺城景区管理主体,通过A级景区“百日整治”行动进一步完善景区管理制度和基础设施,竹文化体验中心、竹艺禧年华灯会和竹林院子等3大重点项目正加快推进。预计2017年该县竹编产业项目投资约2亿元,销售收入达8亿元,从业人员1.5万人。

找准工作抓手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11月12日,在青神县河坝子镇安家坝村6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群英正在编织竹灯笼。经过前段时间的几期培训,她已经熟练地掌握竹灯笼编织的技艺,现在每月能增收1000多元。

不只是杨群英,在青神,得益于竹编产业,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的人还有很多。据悉,青神县以举办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为契机,打造2.8平方公里的国际竹编艺术城,将竹编产业园区和竹基地周边的贫困村纳入竹编文化创意新业态,3个贫困村发展竹编文化创意,打造竹产业创业创新孵化园。

项目引进竹编企业16家,发展手工作坊100余家,依托成都职业艺术学院成立竹制品研发中心,培训以贫困户为主的竹编产业工人1万余人次。同时,将贫困户500余人输送到云华竹旅等龙头企业就业,发动贫困户1000余人居家从事竹编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走出一条“竹基地+青神竹编+文化创意”的竹编产业精准脱贫好模式。

如今,竹编不仅成为青神巩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还为推动其他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成功示范。近段时间以来,在青神县国际竹艺城培训基地,来自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的35名“贫困户”学员就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学员们通过学习平面竹编、竹制家具制作、竹制工艺品制作等多门课堂,学习一门致富手艺,助他们学有所成后带动当地发展竹编产业尽快脱贫。

拓宽交流平台

产品贸易日渐升级

竹产业博览会金奖、全国林业博览会金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纷至沓来,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隆重亮相……从传统手工业发展成为全省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青神竹编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扩大,青神竹编的贸易市场也越来越宽阔。

数据更有说服力。截至2016年底,该县竹编产业(竹产业)企业130户,产值17.27亿元,税收2955.33万元,就业人员3.5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30%、180%、490%、57%,有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从牵手法国奢侈品牌“爱马仕”的瓷胎竹编,到打进欧洲市场的“坤包”系列产品,青神竹编通过瞄准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已经“链”上了全球。到目前,青神县国际竹艺城景区接待游客累计达75.47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青神竹制品当天就实现网络销售额5500多万元,同比增长145%。

成功的背后凝聚了不断的付出。今年,该县积极组织全县重点竹企业参加壤塘文旅节、西博会、广博会等营销会展;开展竹编电商培训,培训电商人员5000人次;云华竹旅与马来西亚光华日报、四川省对外做好协会发起成立“‘一带一路’东南亚竹艺文化发展联盟”。

下一篇:90岁的老人袁官文竟能用竹编成龙舟